|
假期出现“集体咽喉炎”?提前做好咽喉攻略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5-09-29 11:45 假期一到,不少人带着期待奔赴景点,可却频频出现咽痛、咽干、咳嗽等症状 —— 这便是常说的 “集体咽喉炎”,足以让美好的假期大打折扣。 ![]() 所谓“集体咽喉炎”,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,而是指在旅行团、家庭或朋友集体出游时,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,以咽喉部炎症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情况。常见的元凶包括流感病毒、腺病毒、鼻病毒以及链球菌等。 那我们先搞懂:为什么假期容易 “中招”?“集体咽喉炎” 的爆发,往往和这些出游场景密切相关。高铁、大巴、景区缆车等密闭环境中,人员密集且空气流通差,若身边有人携带流感病毒、鼻病毒等,飞沫传播会让咽喉黏膜直接 “受袭”;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口干,或途经雾霾、粉尘较多的路段,咽喉黏膜长期处于 “缺水” 或 “受刺激” 状态,抵抗力直线下降;出游时熬夜赶行程、早起赶景点,睡眠不足会让免疫系统 “偷懒”;再加上偏爱火锅、烧烤等辛辣重口食物,或频繁喝冰饮,都会反复刺激咽喉,诱发炎症。 另外,假期朋友都好久不见,和家人朋友聊天、在景点兴奋呐喊,长时间用嗓会让咽喉肌肉疲劳,黏膜受损后更易被细菌 “盯上”。 所以在出发前,我们得提前做好假期咽喉攻略。比如以下几点照着做: 1. 个人防护别松懈,阻断传播链。 在高铁、地铁、景区售票口等人员密集处,全程戴口罩;若身边有人咳嗽、打喷嚏,可换 KN95 口罩加强防护,避免飞沫直接接触咽喉; 勤洗手少触碰:游玩后、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避免用手揉眼睛、摸口鼻 —— 病毒很可能通过手部接触 “入侵” 咽喉; 保持安全距离:排队时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,避免拥挤时近距离交谈,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 ![]() 2. 咽喉护理要主动,保持黏膜健康 补水有讲究:随身携带温水,每隔 1-2 小时喝 100-200 毫升,保持咽喉湿润(水温以 35-40℃为宜,避免过烫或过冰);若觉得白开水无味,可加少量蜂蜜、柠檬片(胃酸过多者慎用),或泡温和的胖大海、罗汉果茶(每日 1-2 杯即可,不宜长期喝); 避免 “刺激源”:少吃辛辣、油炸、过咸食物,少喝冰饮、烈酒;在粉尘多或干燥的环境中,可含无薄荷、无酒精的润喉糖,帮助缓解咽干;若景区有二手烟,及时远离,避免咽喉黏膜受烟雾刺激。 3. 作息饮食稳下来,增强抵抗力 别让睡眠 “打折”:尽量保证每天 7-8 小时睡眠,即使赶行程,也别熬夜到凌晨(比如晚上 11 点前入睡);若白天游玩疲惫,可在午后找阴凉处休息 15-30 分钟,让身体 “充充电”; 饮食均衡护免疫: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(如橙子、猕猴桃、草莓)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(如粥、蔬菜沙拉),帮助增强咽喉黏膜的修复能力;避免一顿吃太饱,减轻肠胃负担,间接保护咽喉。 4. 用嗓习惯改一改,减少咽喉负担 控制说话音量:和他人交流时尽量轻声说,避免大喊大叫;若需要频繁讲解或聊天,可每隔 20 分钟闭口休息 5 分钟,或用手势、文字辅助沟通; 避免 “清嗓子”:频繁清嗓子会让气流冲击咽喉黏膜,加重损伤,若感觉有异物,可通过喝水或轻轻咳嗽缓解。 假期出游,健康是 “快乐底色”。做好咽喉防护,既能尽情享受风景,也能避免返程后被不适困扰。若游玩时出现轻微咽痛、咽干,可先通过这些方法缓解:多喝温水,避免继续吃刺激食物;用淡盐水漱口(1 杯温水加半茶匙盐),每天 3-4 次,帮助减轻咽喉炎症。 旅途结束回家后,建议及时洗澡、更换衣物,并对行李进行适当清洁消毒。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状况,如出现咽痛、发热等症状,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。 ![]()
文章分类:
健康家园
|